“現在可以說,中國市場上我們已把美國的品牌趕出去了,而我們則已進軍到美國市場。”作為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秘書長的王敬忠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自豪地宣稱。王敬忠坦言,事先并沒有想到,在國內堿性電池市場上,中國品牌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打出如此漂亮的翻身仗。“作為如今國內堿性電池品牌領頭羊的南孚電池在1990年開始搞堿性電池,但一直到1995年它的堿性電池產品還賣不出去。那時在中國堿性電池市場上,金霸王等美國品牌幾乎壟斷了中國的市場。”王敬忠回憶,“人家先發展十幾年、二十幾年,擁有非常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國內堿性電池的產品質量,和國外金霸王等世界名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消費者對國內品牌基本不接受。”
轉機出現在1995年。在電池協會的組織下,開始了一輪對國產堿性電池的以性價比優勢為主要訴求點的宣傳:雖然國外電池比國內電池在質量上能多放電兩個小時,但是國內的價格比國外便宜得多,國內的電池當時一節才賣2.5元,而國外的電池卻賣8元。同樣花1元錢,買國產電池能用七八個小時,而買進口的才能用兩個小時。 “我們是5月份發布的,6月份南孚的產量就翻一番!”性價比的宣傳推出去以后,反響非常強烈,馬上就打開了市場。嘗到了甜頭,協會連續搞了3年,效果令人鼓舞。“短短兩三年,南孚、雙鹿等國內品牌,一下子起來了!”王敬忠說。“到了第三年以后,國產堿性電池質量已經和國外平起平坐了。”王敬忠分析,國產品牌在不斷的進步,到現在為止我們有些指標比國外的還好,性價比越來越高。因此,包括美國品牌在內的國外品牌在國內市場已很難立足,而中國國內品牌已大規模進入國外市場。
王敬忠認為,目前國內的堿性電池性價比競爭力優勢已經更加明顯,應該繼續抓住這一點做文章。“我們最早是從日本引進堿性電池生產線的,但日本現在已經基本不自己生產堿性電池了!因為日本的廠家知道我們的產品質量非常高,價格又便宜,買我們的電池去貼它的品牌,比自己生產成本要低得多!”,王敬忠介紹,原來全球堿性電池格局基本分成四大塊:美國、歐洲、日本、中國。但在中國品牌的競爭下,現在歐洲幾乎沒有了,日本原來好幾家生產,現在就剩下一家。美國三大家,原來發展非常快,但現在基本上已停滯不前。而因為有性價比優勢,中國廠家則顯得后勁十足,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