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雖然動力鋰電池并未如預期在全球得以快速發展,但技術進步卻還是顯而易見的,這說明,政府補貼政策的影響相對于汽車技術的主流發展路線所起到的影響還是較為短期的。
進入8月份,中國著名民企萬向集團宣布向美國知名鋰電池生產商A123系統公司投資4.5億美元收購后者80%的股權,由于美國政府在新能源政策扶持上的斷檔,美國市場對電池及混合動力汽車需求疲軟,萬向的收購不僅解了A123的燃眉之急,同時也為其找到了新的發力市場——中國。萬向集團的收購行為顯然只沖著一點而來——A123公司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
2001年秋A123公司成立,初始創業資本10萬美元,以麻省理工蔣業明教授為首的三個投資者擁有便攜式電子產品用小型鋰電池生產技術,2002年,蔣業明教授發現磷酸鐵鋰可用作鋰電池正極材料,并找到方法將磷酸鐵鋰制造成納米級微小顆粒,從而提高了放電總表面積,使磷酸鐵鋰電池的放電功率較此前的鈷酸鋰電池大為提高,這才有了A123系統公司短期內的迅速崛起。雖然美國市場不景氣,但A123公司的技術在全球尚屬領先。就在萬向收購行為發生之前的今年6月份,A123公司又宣布在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這項技術可使鋰電池在極端的溫度條件下運作,減少甚至不需要使用加熱或者冷卻系統,對于中國這種南北氣溫差異大的國家來說,這種技術提供了鋰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的廣泛適用性。萬向集團同時是一個汽車零部件和整車制造商,收購行為也可以看作是汽車企業與鋰離子電池企業的合作,而這種合作目前正在成為推動動力鋰電池技術進步的一個模式。
在全球范圍內,車企與電池企業的聯合不乏經典。從技術發展的途徑來看,日韓車企以獨立研發和合作研發為主,如豐田聯合松下,日產聯合NEC,現代聯合LG等。歐美車企是采購與合資并重,如通用汽車既采購A123公司的電池,也組建自己的動力電池公司;克萊斯勒聯合A123公司,同時也采購后者的動力電池。整車廠之間合作建立鋰電池工廠或研發機構則是全球車企推動動力鋰電池技術進步的第二種方式,今年以來的案例就是豐田與寶馬簽署的關于共同研究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的合約。
中國車企獲取電池技術的路徑以對外采購與合資合作為主,而以自主研發為少。合資合作的典型有:A123最早在2009年與上汽集團成立了上海捷新動力汽車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生產和銷售車用動力電池系統。2010年2月,長安汽車與LG化學公司簽署協議,開發以LG鋰電池技術為基礎的動力電池。萬向集團收購A123股權將是中國汽車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另一條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