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鋰電池廠家并不多,只有10家。日本鋰電池廠家雖然出貨量低,但是單價遠高于韓國和中國鋰電池廠家價格。因為日本鋰電池廠家電芯(cells)所占比例非常高,而韓國和中國鋰電池廠通常都不生產筆記本電腦電池電芯,主要是手機和其他便攜電子產品用電池,其單價遠低于筆記本電腦電池電芯。
比亞迪是唯一出貨量和收入都下降的廠家,實際上比亞迪連續3年鋰電池的出貨量和收入都在下降,比亞迪對鋰電池的重視程度已經遠低于汽車。韓國廠家進展神速,三星SDI在2010年出貨量預計將成為全球第一,但收入排名全球第四。LG化學則將成為全球第二。
2009-2010年全球鋰二次電池主要廠家出貨量與收入
鋰電池產業鏈非常長,覆蓋面甚廣。鋰電池有四種主要原材料,按所占成本比例依次是正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和負極材料。
正極材料是目前最火熱的題材,非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通常是鈷酸鋰。而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分為錳酸鋰和磷酸鐵鋰兩大派系,日本廠家力主錳酸鋰,并且已經推出數款采用錳酸鋰電池的電動車。而美國和中國廠家熱衷于磷酸鐵鋰,A123是磷酸鐵鋰的龍頭廠家。磷酸鐵鋰在性能上異常優秀,同時安全性能也甚佳。但在工業化成熟度、成本、一致性上,錳酸鋰遠優于磷酸鐵鋰。由于電動車用的鋰電池是數十甚至數百個電芯連接起來的,對一致性要求非常高,這是磷酸鐵鋰最難做到的。汽車整車大廠幾乎全部都選擇了成熟度高的錳酸鋰,即便是磷酸鐵鋰最優秀的A123也在通用雪佛蘭招標中失敗,而錳酸鋰大廠LG化學入選。整車大廠可不會為磷酸鐵鋰廠家做實驗,在目前頻頻汽車召回的情況下,整車廠家都異常小心謹慎。即便是錳酸鋰,成熟度也沒有經過5年以上檢驗,更不要說磷酸鐵鋰。
目前正極材料主要廠家是日本和歐洲廠家。比利時的Umicore是年收入百億美元的大公司,主要生產基地在韓國,2010年得益于韓國LG化學和三星SDI需求大增,Umicore超過日本日亞化學,成為全球第一大鋰電池正極材料大廠,市場占有率超過30%。不過鋰電池正極材料所占Umicore收入不到10%。日亞化學是全球第一大LED廠家,在2010年以前還是全球第一大鋰電池正極材料廠家,市場占有率超過20%。能夠自制正極材料的鋰電池廠家通常只有日本廠家。
鋰離子隔膜則是三巨頭市場占有率超過75%,這三巨頭分別是旭化成、東燃化學和Celgard。旭化成是日本化工大廠,年收入超過160億美元,隔離膜貢獻的收入不及該公司總收入的5%。東燃化學是日本煉油大廠,隸屬全球第一大煉油大廠埃克森美孚,隔離膜貢獻的收入不及該公司總收入的1%。Celgard則隸屬美國Polypore 集團。
負極材料領域,日立化成市場占有率35%,全球第一,日立化成隸屬日立集團,年收入近50億美元。負極材料貢獻的收入不及該公司總收入的3%。第二名是日本碳黑(Nippon Carbon),市場占有率近20%。不過負極材料非常成熟,關注度不高。
電解液領域,前三大廠家市場占有率近70%。全球第一大鋰電池電解液廠家是韓國的第一毛織(Chiel Industries),該公司隸屬三星集團。第三第四名都是日本廠家,分別是三菱化學和富山藥品(Tomiyama Pure Chemical)。而電解液最關鍵的原材料六氟磷酸鋰基本上被日本廠家壟斷:森田化學(Stella Chemical)、關東電化(Kanto Denka)和SUTERAKEMIFA。
與中國的鋰電池廠家相比,國外鋰電池廠家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超級大廠,年收入通常都超過10億美元。中國的鋰電池廠家通常都是新進行業,靠銀行貸款,年收入絕大多數都低于1億美元。鋰電池混合動力車或純電動車推廣速度緩慢,而中國鋰電池上游產能已經開始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