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布最新統計數據,截至11月,中國手機用戶已超過8.42億戶。隨著手機產業規模擴大,用戶增多,與之相關的手機電池等配件安全越來越受到用戶關注。但對于手機電池檢測的標準問題,業內也存在不同說法,并因此引發數次爭議。
現行的《蜂窩電話用鋰離子電池總規范》從2000年開始實施。相關標準主要參考鎳氫、鎳鎘等電池的有關性能和特性。然而隨著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對電池容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大,業界開始普遍采用容量更大、壽命更長的鋰離子電池,鎳氫、鎳鎘電池已經基本退出了手機行業。
現行《蜂窩電話用鋰離子電池總規范》中規定,“熱沖擊試驗的溫度標準150℃,保持30分鐘”。而目前的電池無法承受150℃的標準,尤其是超過1000毫安時的大容量電池只能通過130℃的試驗,所以業界針對150℃還是130℃的標準已經爭議多年。2007年夏新就因為檢測標準不統一,而在電池“熱沖擊”實驗中被指為不合格產品。
“2005年質檢總局曾經制定過一個‘新國標’,我們日常檢測中都適用這個標準。如果按這個標準進行檢測的話,就不會出現不合格的問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產手機廠商負責人表示。記者了解到,他所說的“新國標”,是國家質檢總局在2005年聯合全國堿性蓄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的,雖然這項標準一直沒有正式公布,但包括工信部下屬的泰爾實驗室在內的多家官方檢測機構,都已經適用這一標準進行產品檢測。
類似的問題還有電池過充電,標準中規定單電池加載電壓為10V,而“新國標”要求不低于4.6V。行業發展至今,鋰離子電池普遍運用到手機已有10年,目前1000毫安時以上容量的電池在手機中已經普遍應用,隨著智能手機銷量的增長,消費者對大容量電池的需求也更加旺盛。“技術層面已經不存在問題,但我們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召集企業制訂符合行業發展水平及實用性的標準,并盡快出臺。不要因為標準不統一、不明確造成市場和消費者的誤解。”上述國產手機廠商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