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的爆發性增長引爆了各方對多晶硅、硅片及光伏電池組件制造設備的需求。業內人士表示,仍有不少設備的制造被控制在海外企業手里,中國公司則正在奮力趕超。
上海普羅新能源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薛春良2月21日表示,去年9月,他們的1800噸多晶硅鑄錠爐正式亮相,將在22日開幕的“2011年國際太陽能大會”上展出。
他表示,多晶硅鑄錠爐一直被美德等個別企業所壟斷。僅美國GTSolar公司一家就占據中國地區市場份額的50%以上,因而普羅新能源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能力。
航天機電董事長姜文正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多晶硅在中國市場依然屬于短缺產品,今年需從國外進口2萬噸以上。而中國政府近期出臺的一項政策——3000噸/年的產能限制,也意味著政府期待多晶硅生產商發揮規模優勢,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行業的集中度。
薛春良也表示,多晶硅爐越大,其生產效率也越高,耗能也將更少,未來企業還可以從1800噸的容量提高到2400噸的規模。
另一家光伏設備生產商張先生則認為,目前國內企業還需要突破技術瓶頸,比如同樣是逆變器,國外的產品售價要高出中國產品30%以上,原因就在于其逆變器的穩定性以及對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一個好的逆變器,可能會使得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依然保持較高水平,而差的逆變器則會導致轉換效率的迅速下降,這將影響到光伏電站的成本回收。
不過多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人士也表示,相信中國企業仍然可以在3到5年內趕超國外技術,2004年中國的組件產量就非常低,如今國內的組件產量則占全球的50%以上,達到了8G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