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張北一期兩年時間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目前鋰電池應用在大型電網儲能領域的技術性能相對比較成熟,因此,磷酸鐵鋰電池或許將再次成為二期儲能電池,但經濟性可能成為制約磷酸鐵鋰電池大規模應用于電網儲能的障礙。
未來的大型新能源發電項目中蘊藏著巨大的儲能市場。根據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GBII)統計,我國動力鋰電池企業2012年應用于電網儲能的鋰電池市場規模為8億元,預計到2015年國內應用于電網儲能領域的鋰電池需求量將達到32900萬安時,市場規模將超過20億元。
雖然磷酸鐵鋰電池再次成為此次張北二期儲能項目中的主角之一,其應用于大型調峰調頻電池儲能領域的綜合性能指標也似乎得到了國網層面的認可。但贏利性對參與其中的鋰電池企業卻是個未知領域。2011年張北一期項目中,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中標的4MW×4h鋰電池訂單,是由ATL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負責生產提供。一期項目中ATL中標的16MWh大容量電池系統金額高達8456萬元。但該公司技術負責人表示:“目前行業內磷酸鐵鋰電池價格每安時在8~10元,每千瓦時價格一般都在3000元左右。這個價格若根據電力儲能系統中削峰填谷方案的經濟性來看,肯定是非常高的。”
業內專家認為,各種儲能電池技術前景出現拐點的一個象征性標志就是每千瓦時(KWh)發電單位成本低于1500元,循環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轉換效率大于80%。隨著規模化、材料成本、技術提升等因素影響,電網儲能鋰電池組的價格將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2015年電網儲能鋰電池平均價格將下降至7元/Ah(2187元/KWh)。不過,這仍然不能滿足“1500元/KWh”的價格拐點。
受制于下游電動汽車和儲能兩塊市場增速不如預期,現階段磷酸鐵鋰電池價格下降仍然依靠工藝改進,而不是通過規模化生產,這種價格降幅顯然會低于預期,從而限制了在這兩個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