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成飛集成在今年7月18日發布公司公告,稱旗下子公司鋰電池企業中航鋰電將參與杭州電動汽車租賃項目,不過,在一個月之后,公司又對這一項目發布編號為030的提示公告。
公告提示內容共9項,主要論及諸多的不確定因素。 在提示的第一項首先申明了三個主要合作方中航鋰電、國家電網、杭州市政府并未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然后從政府補貼、銀行貸款、招投標預期達成、相關產品交付的及時性、新營銷模式的風險等方面比較多方面的闡述了此前公告存在的不確定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由于成飛集成與中航鋰電此前并未涉及過汽車租賃運營業務,經驗不足,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這是造成中航鋰電自身產生猶豫的根本原因。
此中的關鍵點就是中航鋰電,在整個項目中,它居于貫通全線的位置,按照整個項目的運營計劃,中航鋰電負責提供適用于項目的動力電池單體電芯,在將于2013年總共將向杭州市場提供的2萬輛電動車用鋰電池中,需配備電池箱約9萬組,約合單體電芯216萬支。若項目總體完成,預計2012年可實現銷售收入約2億元,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約7億元。同時,在項目初期,中航鋰電意向擬逐步分期采購浙江康迪車業有限公司2萬輛純電動汽車,購車款約6-8億元,考慮到鋰電池生產所需流動資金,公司需承擔較大的資金壓力。
從技術上來說,公司傳統業務為動力鋰電池生產,之前并未涉及電動汽車租賃業務,以往,鋰電池與電動汽車的配套問題可能更多地是由動力汽車企業來搞好方案,然后交由中航鋰電這樣的鋰電池生產商進行動力電池供應;現在就不同了,車電配套工作完全需要中航鋰電的擔當了。從技術復雜性來說,其難度可謂驟然呈倍數遞增。
國內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目前遭遇的尷尬是:市場呼聲高,實際容量小,地方政府有發展的意愿,但在競爭市場上,以鋰離子電池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優勢不明顯,特別是價格遠遠高于傳統的燃油,也高于鉛酸電池,因而,中航鋰電的猶豫實際上是正視現實的一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