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鋰電池價格的居高不下一直是阻礙電動車推廣普及的主要因素。目前,包括我國及日本在內的國家均先后制定了鋰電池價格新目標,但是這些目標能否真正實現仍然成迷。
鋰電池價格高昂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其材料成本。據了解,包括電池正負極、隔膜及電解液在內的電池材料成本已經占到了鋰電池總成本的85%。此前,國內大多數鋰電池材料均需進口,雖然近年來一些材料逐漸實現了國產化,但是電池隔膜及六氟磷酸鋰電解質等高端材料仍需進口。這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電池的成本。
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開發機構制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車用動力鋰電池成本將下降到3萬日元/kWh,約合人民幣2502元 /kWh。而我國的目標是,到2015年,鋰電池價格將降到3000元人民幣/kWh。目前,國內鋰電池成本仍高達5000元人民幣/kWh,因此,也要達到目標恐怕還有一定的困難。
鋰電池作為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其價格遲遲降不下來已經嚴重影響了電動車的發展。而反過來,由于電動車市場的遲遲打不開,也導致眾多動力電池企業瀕臨倒閉的局面。鋰電池的滯銷使得生產企業無法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發。鋰電池的技術瓶頸也無法得到突破。這似乎導致電動車產業已經走向了惡性循環的發展死胡同。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某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指出,短期內若無國家的傾斜扶持,將無法培養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重點企業,電動車“彎道超車”的理想有可能會成為“夢想”。